top of page

實驗室介紹

本研究室研究領域主要為臨床神經物理治療療效與腦部恢復機轉及動作控制,並利用動物模型之基礎研究方式,探討臨床研究上較無法直接深入之恢復機制問題,以供臨床應用及基礎參考。

臨床

研究

基礎

研究

我們主要探討臨床常見的神經疾病之恢復及治療成效和機轉。透過動作評估、疼痛、與腦部活性變化之相關儀器和量表來測量受試者的變化,並著重於後續的治療介入的設計及療效,以及探討轉變機制。

近期我們也積極探討老化的相關議題,包括針對健康老年人、輕微認知受損老年人、及前衰弱老人探討動作功能及認知表現,亦設計如虛擬實境及雙重任務等活動作為改善的策略。

透過本研究室之研究探討,當可提供臨床上對各類疾病患者之評估、治療方式之選擇,及治療效果之評估的參考與應用。此部分之研究陸續獲科技部(國科會)及國衛院計畫補助,且研究結果多已發表在國際 SCI 知名期刊。

我們藉由動物模型以神經生理學為基礎,探討臨床常見之疾病的恢復及治療機轉。

已經發展出的模型包括中大腦動脈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的中風模型,以及以六烴基多巴胺(6-OHDA)注射方式建立黑質部多巴胺神經元退化的巴金森氏症動物模型。

我們建立許多相關的神經和行為評估,測量大鼠的動作功能、神經傳導物質、發炎反應、以及其他的腦部變化,進一步了解中風及巴金森氏症之生理病理變化及訓練的保護及治療之效果,提供更多詳細的恢復及機轉之知識。

上述研究已陸續獲得科技部(國科會)和榮總及臺聯大之補助而執行了許多相關之研究計劃,部份之研究成果已有數篇發表在國際SCI知名期刊上。

Anchor 1
bottom of page